客籍

客籍

作者:萍乡武功山
  • 分类:其他类型
  • 字数:5 万
  • 状态:连载
  • 更新:2024-03-03

通过观察一个个家族从白手起家到人丁兴旺,再逐渐败落的过程,见证百年中国的家族荣辱兴衰

新书推荐

客籍-免费试读

通过观察一个个家族从白手起家到人丁兴旺,再逐渐败落的过程,见证百年中国的家族荣辱兴衰

免费阅读

2016年,凤凰出版社的《中国珍稀家谱丛刊:稀见姓氏家谱》(第二辑)正式出版,民国十四年主修的《萍西雍氏族谱》收录其中。

雍氏,系出姞姓。姞姓源于传说中的黄帝王朝开创者姬轩辕,是直接由黄帝所赐十二姓之一。太史公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引用了《国语》中胥臣对重耳说的前两句,即“黄帝二十五子,其得姓者十四人。”

在全国,雍姓算是稀缺姓氏,人口并不算繁茂,但它在历史上,也曾声名显赫。

黄帝时期,姞氏中有叫雍父的,传说最早发明了臼或舂,增进了五谷的食用价值。

雍父,雍氏第一个见之于史籍者。

此后,雍氏“代不乏人”,“周有纠公,仕郑封于雍,遂以邑为氏,后有子楚自楚奔晋,晋人以为谋主。”(民国十四年《萍西雍氏族谱》)

雍纠,被周文王封于雍地,遂以邑名为姓。

这便是雍姓的由来。

雍纠、雍子楚之后,“唐有国均,为简州刺史,有善政。宋有退翁,绍圣初,自大学上书,言时事。又有孝闻,公官于宋崇宁间,廷对力诋时政,致仕归山。”(见上)

这样看来,雍氏名人真不少。

我们知道,从古至今,一个姓氏出名人的先决条件是:重视教育、讲究家风。只有好的家风,才能源源不断地蕴育出一代代的优秀人才。正是“富不过三代”,而“耕读传家久,诗书继世长”。

其实,雍氏历来一直极力推崇的耕读传家,实际上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文明中,一直从未失传的传家方式。而中华民族能在四大古文明古国之中之所以能唯一依然能存在,也得益于以耕读来传家。因此,耕读文化成为中华民族诸姓氏的代表性风格。

清同治光绪年间萍乡县庠生黎曙涵评价说:萍西雍氏,“毫不攀援仕宦,附会名流……世以忠厚传家,朴者,勤于稼穑。秀者,泽于诗书。”

雍氏所代表的朴秀之道,正是萍西雍氏,虽数次“时际沧桑”,但仍延续至今的原因。

七百多年前,宋景定二年(1261),萍西雍氏,始祖世万公由九江德化(民国三年改为九江县),徙居萍西归圣乡大宁里二牛比形(今PX市湘东区境内,具体地址不详)。洪武元年(1368),后裔添先公再迁本乡怀信里插岭关,立籍归怀一图一甲。

数百年来,雍氏注重“际会利达”,强调要紧抓机遇、且耕且读且商等主张,这些内容,经数百载沉淀,去芜存精,传承至今,直到今天,依然影响深远。

“耕读商”为基础,“十条祠训”传后世

萍西插岭关,今有雍家冲地名,湘东区老关镇渡口村境内。雍氏集聚的雍冲、木冲,距湘赣交界处结茅岭,直线距离不到四千米。

渡口村位于老关东南部的黄岗岭下,地形扁长。船形岭横亘村南,两端各有一小丘,两丘之间有一空旷平地,形成一口子,似船进渡口。

从宋至清,徙居渡口村的,有雍、赖、王、黄、张、晏、蓝诸姓氏移民,编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《PX市地名志》认为,最早为雍氏。

雍氏家谱记载最早迁居萍西大宁里牛形山下,与明初移居的怀信里雍家冲、木冲,两地相距并不太远。

迁萍始祖雍世万,率族人定居萍西后,耕商并行,谱载因其“善居奇货”,宋末至元初,数十年间,积财数十万之巨,俨然成为当地巨贾。

元末至元年间,天下大乱,雍氏族人“迭经兵燹,或逃之远方,或迁于异地。”迨至明洪武初,方定居于木冲、雍家冲等地。

但,不管居于何处,雍氏始终坚守耕、读、商,将其作为家族安身立命的基础。

雍氏所居之地,古为吴楚边关、湘赣咽喉之地,有商业的天然条件。不过,鉴于古代所谓“士农工商”四民,“商”的地位,雍氏族人,不少人以“半农半商”而兴家。

半农半商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,雍氏自明初以来,先后在木冲等地,建宇公祠、璋公祠、盛公祠、青公祠、圃公祠五座祠宇,增置田产,以及维持社仓、育婴等公益善举。

在督耕课读基础上,雍氏贤达对家训、祠训作了深化,除了核心内容“耕读”之外,还有孝父母、重兄弟、敬长老、崇节俭、戒争讼、戒赌博等,形成了“十条家训(祠训)”,累世相传至今。

雍氏的家训文化,对雍氏后人的影响意义重大,许多人成为各自岗位的精英。如清末民初的雍家政、海帆父子,均好读书,学业精进。雍家政成家后,得夫人“佐助”,“家计顺适”,增置田产无数。随后经理祠务,补修家乘,协助官方维持社仓、育婴公益善举,成为一族之望。

“循规敦让”是精髓,“读书奖章”每年必行

雍氏祠训“勤耕读”的核心精髓,在不断得到发扬与补充,影响着雍氏后裔。

雍氏族人聚居的雍家冲、木冲、三眼塘等地,自明代以来,历经数百年,成为萍乡最大的雍氏聚居地。

雍氏族人一直恪守“敦让雍睦”家规,遵循“勤耕读”的祠训。雍氏是典型的耕读人家,青公祠堂门首所悬匾额,即为“敦让堂”,告诉族人要“睦宗族”“敬长老”“戒争讼”等。他们认为,当今四万万都为同胞,作为一脉之人,更应敬老爱老、共相扶持,戒除争讼、赌博等不良恶习。

“敦让雍睦”是雍氏家规的精髓。敦让体现出一个宗族大家庭互谦互让的和谐和气;雍睦,展现出的团结与和谐,则是一个家族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。

雍氏所居之地,虽曾是一个封闭的宗族社会,但对子孙读书求学的支持前所未有。

不仅如此,若是日后族里的孩子,但凡升入小学、中学、大学,宇公祠、璋公祠,每年都会给予金额不等的“花红”奖励。如考取高等小学校,宇公祠每年补助铜钱六吊;璋公祠给铜钱四吊;考取萍乡中学的话,便增加到铜钱十吊、八吊。考上JX省法政学校及南京、湖北等省各大学,宇公祠每年给补助费三十吊文。璋公祠祀每年给补助费二十吊文。考上BJ国立各种大学,补助费宇公祠,每年给钱四十吊文,璋公祠祀三十吊文。

这种励学制度的施行,解除了不少家庭的后顾之忧,并且更好地激励村中子弟勤奋读书,带动了整个家族的读书风气,雍氏尚学之风,自然愈来愈盛。

对个人来说,读书是成就人生的基石,通过接受教育可以提高自身价值,为自己和家庭带来希望。

中华民族自古以来,就是一个崇文重教的民族。《礼记》说:“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”。良好的教育能够让人明是非、辨善恶,通事理,进而内化成一种“文明基因”,辐射影响更多的人。

这,其实才是萍西雍氏,历数百载屹立不倒,依然兴旺发达的密码。

精品小说